“省级安全文明村”、“新农村建设示范村”、“烟台市小康示范村”…谈起蚕庄镇西沟村,首先想到的是富裕、文明、宜居、和谐。“2018年我们西沟村集体经济收入300多万元。”西沟村党支部书记刘汝明在介绍时谈到。
然而这个仅有108户、300人、508亩耕地的小村庄,1983年建设行政村时却是招远市“重点扶贫单位”。“那时村里住的都是红砖砖房,路上没有一块水泥地,哪像现在家家搬进楼房里。”村里一位老人这样说。
从一穷二白的“重点扶贫单位”,一跃成为“小康示范村”,三十多年的时间,在村党支部的坚强领导下,实行集体化发展、公共性经营、集约化管理,构建了基层党建、集体经济、社会治理的良性循环系统,交出了乡村振兴的西沟答卷。
“一个中心”共谋集体发展
“咱不能看着村里的土地‘撂荒’,还是得引导村民联合起来,把‘单干’变成‘抱团’。”土地撂荒、效益低下,村里年轻人被迫外出打工,面对着中国农村的普遍困境,西沟村两委开拓创新,作出了实施土地流转的决策。通过“确权确股不确地”的方式明确农户的股份,实现了西沟村508亩土地全部流转,奠定产业化发展、现代化经营的基础,同时为村级组织提供了干事创业的平台。
土地流转以后,如何更好地提高土地效益、实现土地价值最大化,是摆在西沟人面前的难题。2008年,村两委进行外出考察和本地调研,学习发展经验、理清发展思路。2009年,在村两委的牵头下,全市较早一家以土地入股的合作社——招远市鹏泰农业专业合作社正式成立。从成立之初,合作社就定下了“只搭台不唱戏”的规矩,不参与农业公司的具体运营,专心干好“发起、协调、分配”三件事,农业公司的专业人才负责果园管理、农业种植、淡水养殖等,从而有效利用土地资源。
如今,合作社生产的大姜、土豆、地瓜等在市场上销量极好。土地效益从亩均纯收入300元提高到2000元,部分高效农业亩均收入达到1万元。
回顾十几年的发展,刘汝明提到了四点经验:一是要因地制宜,当时我们也考虑过苹果、樱桃,但是结合我们村的土质特点、地形地貌,我们选择了大姜、土豆、地瓜等高效经济作物;二是要不断学习,农业技术更新很快,所以我们邀请农业专家实地授课的同时,先后组织农户外出参观学习60多次,帮助村民在学习中发展提高;三是要注重科技,我们与科研单位联系,引进作物品种,推广水肥一体化技术,安装田间摄像系统,建造储藏保鲜库,在选种、种植、储藏等多个环节实现科技化、创新化;四是要开发市场,我们与宝龙凯姆斯酒庄合作研制出保健养生的姜酒,以每瓶100元的价格进入超市和酒店,大大地提高了产品附加值。
在农业产业蒸蒸日上的同时,西沟村党支部没有沾沾自喜、止步不前,而是在思考如何继续壮大村集体经济。在坚持发展现代农业、生态农业的同时,西沟村正致力于建设农业与旅游、商务、教研、科技多元产业复合的综合型农业园。
“咱们要把闲下来的老百姓发动起来,让大家的腰包更鼓。”没有金矿、没有资源,村集体的出路在哪里?自90年代开始,西沟村两委就在寻找有潜力的产业。“轮胎翻新行业既有巨大的经济效益,又符合可持续发展思路,经过考察调研,发现行业潜力很大。”就这样,西沟村的工业振兴道路从一只废旧轮胎开始了。
2002年,西沟村成立了招远市鹏泰轮胎翻新有限公司。鹏泰轮胎成立之初,面临无技术、无资金、无市场的三无困境,村两委四处奔走,谈资金、跑市场、引人才,鹏泰轮胎逐步走上了正轨。为了避免沦为“小作坊”式工厂,公司加大科技投入,发展循环经济,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型改革,实现产业转型升级。目前鹏泰轮胎翻新有限公司先后取得了9项国家专利,生产技术达到领先水平,产品达到全新轮胎的技术参数要求,而价格仅为全新轮胎的60%,获得了“国家中小企业金钻奖”、“山东名牌”、省级“资源综合利用企业”等荣誉称号。“我们村的鹏泰轮胎效益高,待遇好,我们也不用外出打工,可以照顾父母了。”在轮胎厂工作的村民这样说。
经过多年的发展,西沟村党支部逐步确立了“优先发展现代农业、大力构建龙头工业、积极发展第三产业”的整体思路,带领成立了招远市鹏泰商贸服务有限公司,逐步强化现代服务业,形成协调融合的现代产业体系。鹏泰酒楼和家家悦商贸超市目前均运转良好,成为了转移剩余劳动力的载体、农产品产销对接的平台。
乡村振兴的关键就在于发展产业。西沟村抓住发展产业这个“牛鼻子”,调整农业、以工兴村、发展三产,一个小村闯出了大天地。
“一个带头”汇聚干群合力
西沟村集体经济壮大的背后,有一个坚强有力的班子,有一群干事创业的党员。多年以来,西沟村始终坚持党建引导路线,建章立制抓好班子建设,提升活力搞好党员管理,支部班子挑大梁、做排头,支部党员当先锋、做表率,确定发展路线、带头认筹资金、发动群众入社。
“我从开始培养到正式进入班子,用了差不多十年时间。”村支部委员谈到。西沟村始终按照“从优选拔、从实培养、从严管理”的思路进行班子建设,坚持“自信、忠诚、能力”标准,以村优秀青年为重点,以十年为培养周期,以优厚待遇为吸引,进行综合培养、细致甄别,选拔懂经济、善经营、会管理的能人选配进入村级领导班子。
“忠诚是我们班子的核心理念,在西沟困难的时候,我们花了20多万元买了块石头,以村党支部的名义刻上‘忠诚’两个字,时刻提醒我们保持对西沟村、对大家庭的忠诚之心。‘我为西沟,持守家庭’就是我的信念,只有在思想上保持忠诚、自信,才会使出浑身本领为村发展全情投入。”书记刘汝明真挚地表示。
平均年龄40岁、学历均为大专或在读大专,这样年轻的班子在农村实属少有。2014、2017年两次换届,选举了三名年轻人进入班子队伍,一个输入新鲜血液、朝气蓬勃的班子正在稳健发展。“在村工作,既能满足我们基本生活需要,又能实现人生价值。看着这个生我养我的村庄越来越好,内心的满足感是在外务工感受不到的。”34岁的村支部委员说。西沟村仍在不断强化班子成员在职教育,选派班子成员外出参观学习,不断提高村级班子队伍的业务素质和管理能力。
“虽然村里基础好,但是我们一点不敢松懈,完不成年任务指标,工资会被扣除。”村支部委员说。西沟村实行两委成员目标责任制,根据职位及分工,设置年销售700万、400万不等的任务指标以及年底综合考核前三的排名指标,将任务指标与各自工资挂钩,两委任务指标与支部书记工资挂钩,一个村两委任务指标没完成,扣除该两委及支部书记全年工资,形成了良性的激励机制与约束机制。
“要发挥好党支部的带头作用、服务功能,打造一支干事创业做表率、服务企业当先锋的党员队伍。”刘汝明表示。在全村深入开展党员学习培训,严把党员发展“入口”关,严格落实双联双诺、党员连户、党员量化积分制度,党组织的战斗力、凝聚力显著提高。在土地流转过程中西沟村党员率先入股打消村民疑虑,逐户做工作鼓励村民入社入股,终实现了全体村民入社。目前西沟村共有党员22名,一半以上党员在村合作社、轮胎厂工作,为村集体经济发展添砖加瓦。
“一份初心”提升公共服务
“我们一切工作的中心都要围绕着群众,发展依靠群众,发展为了群众。”刘汝明表示。随着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,西沟村两委从群众关心的问题入手,充分发挥集体经济的反哺作用,着力在改善基础设施、改善民生、助推发展等方面下功夫,让群众共享发展的成果与红利。
道路泥泞、房屋破旧、垃圾遍地的村子,群众怎么会有获得感、幸福感?西沟村两委坚持“走在前列”的思路,超前谋划、整体规划,先后投入600多万元,以环境综合整治、村庄绿化亮化、文化内涵提升等环节为突破口,狠抓生态文明乡村建设工作落实,着力打造生态村庄;投资2266万完成“增减挂钩”整村改造项目,让108户村民住进了水、电、暖、通讯、闭路五配套的120平米高标准住宅楼,全力打造宜居村庄;每年给予60周岁以上老人2400元养老金,投资500万元修建了“夕阳乐园”,让村民真正享受到土地流转集中经营带来的红利,努力打造幸福村庄。一桩桩为民实事,一件件惠民好事,暖民心、汇民意、聚民意,村庄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。
集体经济壮大了,生活环境改善了,公共服务提升了,村民的幸福感、获得感提高了,“村集体”的概念在群众心里越来越清晰了。“村两委把‘为村民谋幸福’作为初心,这样的班子,我们怎么会不支持?”村民这样说到。2017年西沟村两委换届西沟村平稳迅速地完成,并且一直无上访、刑事案件,成为全市“美丽乡村”示范村。
目标引导方向,方向决定未来。西沟村以集体经济为中心,以党建为引导,用超前的观念规划村庄,用经营的理念管理村庄,实现了从落后村到示范村的华丽嬗变。
整齐排列的住宅楼,保健养生的石板路,与远处的绿水青山相映成趣。夕阳乐园里老人们在闲适地聊天,文化广场里小孩们在愉快地玩耍,农业基地、鹏泰轮胎等正在热火朝天地生产,整个西沟村弥漫着幸福的味道。
三十余载栉风沐雨,从红砖房、土坯房到家家户户120平米楼房,从过去的面朝黄土背朝天到一二三产融合发展,西沟村在不断变化着。见证时代变迁、实践时代新策、展现时代新貌,西沟村只是众多乡村振兴示范村的其中一个。风起扬帆正当时,砥砺奋进再出发,西沟村将继续在乡村振兴道路上探索、实践。
|